索引号 | 01441658/2023-28107 | 分类 | 部门文件 卫计、妇女儿童 通知 |
发布机构 |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文日期 | 2023-06-28 |
文号 | 泰卫健办〔2023〕18号 | 时效 |
-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日期:2023-06-29 09:55
- 浏览次数:
各市(区)卫生健康委,市直医疗卫生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医药条例》《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市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制订了《泰州市西医医师学习中医培训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落实执行。
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6月28日
泰州市西医医师学习中医培训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医药条例》《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市中西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中医药人才成长途径,根据《江苏省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实施方案(试行)》(苏中医科教〔2022〕8号),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江苏省中医药条例》、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中医重点专科评价标准、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和《关于进一步明确非中医类别医师开具中药处方管理要求的通知》(苏卫医政〔2020〕61号)规定,由泰州市卫生健康委组织西医医师学习中医培训(以下简称“西学中培训”)。通过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好地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人才。
二、培养对象与内容
(一)培训对象。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具有临床或口腔类别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
2.品德优良,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科学精神;
3.热爱中医,能够脱产学习,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二)培训内容。采用理论培训、临床实践和跟师学习等方式进行。理论培训包括中医基础、中医临床和中医经典课程,累计不少于600个学时;临床实践及跟师学习须在中医基础课程和中医临床课程学习完成后开展,临床实践不少于半年,跟师学习累计不少于400个学时。(培训要求及课程见附件1)
(三)培训周期。2年
三、组织实施
(一)泰州市卫生健康委(泰州市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制定市域范围内的西学中培训方案,报经省中医药管理局同意后实施;按年度发布招录计划并遴选培养对象,确定项目承办单位,组织开展培训和考核工作;考核结果经省中医药管理局审核通过后,由省中医药管理局为考核合格的培训对象颁发结业证书。
(二)西学中理论培训依托华医网实行线上授课,与线下答疑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临床实践及跟师学习依托泰州市中医院、泰州市姜堰中医院、靖江市中医院、泰兴市中医院和兴化市中医院实施,泰州市中医院负责海陵区、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和市直单位招录的培训对象,其余4家中医院负责所属市(区)行政区划内招录的培训对象。培训招生简章由泰州市卫生健康委(泰州市中医药管理局)按年度发布。
(三)各地各单位要坚持“宽进严出、学以致用、能西会中”的目标导向,坚持集中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对西学中培训工作的督查管理和效果评价。西学中培训工作相关单位要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培训日常管理,开展严格的师资遴选,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建立培养对象培训档案,严明培训纪律,加强过程考核,确保培训按照大纲要求严格落实。
(四)培训对象所在单位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积极鼓励非中医类别医师学习中医药知识和技能,结合工作实际统筹推荐合适的人选参加培训,同时为培训对象按期完成培训科目提供便利条件。西学中培训费用由培训对象个人或培训对象所在单位自行筹措,鼓励财政、单位、个人和社会等多方资金投入。培训对象应统筹好工作与培训,严格遵守培训有关规定,接受培训单位管理,按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不得无故退学。
(五)根据前期调查摸底情况,“十四五”期间地级市层面组织的2年期西学中培训每年举办一期,2026年后视培训需求情况,每2-3年举办一期。为保证培训质量,2023年首期计划培训60人,培训招生名额分配见《2023年泰州市西学中培训招生简章》(附件2)。各地各单位培训名额使用如有空缺,由中医医政处负责调剂。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中医医政处联系。
(六)鼓励市(区)层面组织非中医类别医师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和与工作岗位相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对象可拓展至依据《医师法》第三十四条之规定独立从事一般执业活动的临床或口腔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及从事老年和妇幼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或参与家医签约团队服务的公共卫生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实施方案由各市区卫生健康委自行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情况及时报市卫生健康委备案。
联 系 人:朱小祥
联系电话:0523-86393156
电子邮箱:tzzyyz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