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泰州日报
- 发布日期:2025-10-15 09:24
- 浏览次数:
在分享今天的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数字。
3.3亿,这是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
80%,这是心血管疾病中主动脉夹层的致死率。
10%,这是抢救时间每拖延一分钟,增加的死亡率。
9.2,这是主动脉夹层病发时的疼痛指数。
1000CC,这是成人全身血量的四分之一。
……
数字是枯燥的、冷冰冰的,但当这些数字在某个特定的时间,都交集在一个人身上时,他该怎么办?他能怎么办?他会怎么办?
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靖江市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主刀医生胡方斌,正在为一名急性心梗患者做手术,这是他做的第505场手术。
连续几天的熬夜加班,让胡方斌的脸色有些泛白。他始终全神贯注地盯着显示器,手中的导丝麻溜地穿过梗塞部位,患者一下子“安分”了许多,手术室里原本凝重的气氛也一下子缓和了不少。大家心里都松了一口气,这台手术最难的一个节点又被拿下了。
突然,护士小钱发现胡方斌的身体猛地一震,顿时脸色刷白、大汗淋漓,双肘撑着手术台,鼻腔里发出一声痛楚中带有颤抖的吸气声。
“胡主任,你怎么了?”小钱急切地询问。
胡方斌一边盯着显示器,一边轻声说道:“我只是觉得……觉得胸口有点疼。昨天……熬了夜,有点晕!”
胡方斌咬着牙强装轻松,而那高达9.2级的疼痛,撕心裂肺,好像要把他整个人一撕两半。作为心血管病的医生,胡方斌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心脏出问题了!可能是急性心梗或者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这两种病的黄金抢救期最短只有4分钟,每拖延1分钟,死亡率就会增加10%。
死亡同时降临在了医生和患者的身边,怎么办?是停止手术,把生的希望留给自己,把死的危险留给病人?还是……思想的斗争、心间的抉择,就和身体的疼痛一样剧烈!
“小钱,给我打一支吗啡。”胡方斌脸上的肌肉在抖动,语气却出奇地平静。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他们含着眼泪,给他注射镇痛剂。
手术,继续进行!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
手术结束,病人完全、彻底脱离了危险!而此时的胡方斌脸色苍白,嘴唇紫绀,直挺挺地瘫倒了下去。
胡方斌被紧急送往南京鼓楼医院,被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撕裂。由于错过了黄金抢救期,这次生死博弈的代价是,抢救12个小时、输血1000CC、昏迷三天三夜,不得不换上近20厘米长的人工血管。
三天后,胡方斌醒来。他说的第一句话是:“病人没问题吧。”
每一天,我们都在选择。
每一个选择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的可能。
有些瞬间,无知者无畏,冲就冲过去了。
但医生不一样啊,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个选择的代价,每一个电光石火的选择,就是用对自己的残忍去换取病人那唯一的可能。
向死而生、逆行而上,抉择关头见信仰。人世间为什么有那么多“起死回生”“妙手回春”?是因为真正守护我们的,是白衣战士“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使命和担当。
(作者:黄铭,系靖江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靖江市“靖听理响”宣讲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