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坚守|120急救人员:为生命争取时间
  •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
  • 发布日期:2024-07-24 09:43
  • 浏览次数:

7月23日上午,泰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持续高温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最近10天,市急救中心平均每天的呼入量超过300次,单日派车量76次,较平日明显上升。酷暑之下,记者跟随市急救中心刘会急救班组,随车体验“上蒸下煮”。

“您有新的急救任务,请尽快出车。”上午9点11分,市急救中心待命室外的大喇叭发出指令,司机袁金兵、担架工王晓祥、医生刘会、护士殷爱丽四人急救小分队,本能地冲向10米外的救护车。

“你好,我是泰州市120,位置在医药高新区(高港区)祥泰路与扬子东路路口,对吧?我们很快就到。”袁金兵核实好地址,一脚油门,出发。“是创伤性车祸。”殷爱丽刚坐定,便拉过红色急救包,一只手顺势拽紧了拎带。9点25分,救护车抵达车祸现场。

热浪扑面而来,记者的眼镜上瞬间起了雾。刘会跳下车,直奔伤者,“这儿疼不疼?有没有摔到头部?腿能不能弯?膝盖那边的裤子要剪掉……”

伤者是位女士,左腿膝盖以下,鲜血淋漓。刘会蹲身,详细问询、查体后迅速作出初步判断,多处擦伤。殷爱丽紧随其后,递上剪刀、消毒棉、绷带等,配合着包扎、止血、固定。“急救就是抢时间。”刘会说,时间长了,团队之间十分默契,战斗力“爆棚”。

说话间,袁金兵和王晓祥已抽出担架床。“不能动,不能动。”伤者大声哭了出来。彼时,太阳晒在脸上,微微生疼。“挺晒的。你不要怕,我们在后面护着你。”袁金兵抡起胳膊,擦了把汗。黑色的紧身护袖,不仅防晒,还是擦汗“利器”。王晓祥的后背也已汗湿,贴在身上。一番鼓励,伤者总算稳妥地进到车内。此时,摸到哪里都滚烫的,车门把手,甚至有些烫手。

帽檐下,刘会头侧的黑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太热了。”5分钟后,伤者被安全送至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几乎是小跑着交接,刘会虽忙,但有条不紊。她告诉记者,这几天,每完成一次急救任务,衣服都会全部湿透。“习惯了,衣服干了湿,湿了又干,风吹吹就好。”

急救,除了脑力支持,体力也得跟上。“高温天,除了患者数量增加,导致的工作量加大外,露天急救也非常考验人。”殷爱丽说,有时,一场急救下来,脑瓜子嗡嗡的,头发晕。这几天,室外中暑的很多,急救人员也时刻提醒着自己。“这种热天,不干活都汗滴滴的,遇上出车,汗一身一身地出,馊了发臭再正常不过。”王晓祥说,22日上午11点多,他们班组连出了三趟车,一直忙到下午的1点多。外面像下火,他们除了午饭象征性地扒拉了几口外,滴水未进。

对于一线急救来说,时间就是患者的生命。刘会班组不敢有丝毫怠慢,时刻做好奔向事发现场的准备。平时,他们的上班时间为8:15至17:15,6天一轮,白班、晚班交替。“平时一个白天出车六七趟,最近有所增加,最多的一天出了13趟车。遇到突发状况,加班加点很正常。”刘会提及,他们的上一个夜班班组,夜里遇到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一直忙到今天上午9点多,饿着肚子也要交接好所有事项。

上午10点43分,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凤凰街道原塘湾老大街老邮局对面,有人中暑,跌倒路边。刘会急救班组再次出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